今年以來,山東省德州市國地稅秉持兄弟一家的理念,立足大思維、著眼大格局,堅持國地稅合作“頂層設計、市局引領的思路”,在精誠合作中堅持思想上同心、目標上同向、行動上同步,開創(chuàng)了寬領域、多層次、全方位的國地稅合作新局面。
秉持一條心,強力工作推動
堅持“頂層推動、頂層設計”的理念, 搶抓機遇、前瞻謀劃,雙方主要負責同志一起向市領導進行專題匯報,贏得重視、爭取支持。通過積極匯報爭取,地方黨委、政府領導充分認識到國地稅合作的必要性和在營造“宜商環(huán)境”方面的助力作用,市委常委、常務副市長張傳忠同志專門批示,要求再接再厲,精誠合作,切實抓好工作推進,并主導制定了《德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稅收保障工作的意見》,對國地稅合作相關經費保障提出明確要求。截至目前,全市各級政府已投入稅收保障資金2450萬元,全市建成聯合辦稅服務廳13個,各級政府優(yōu)選外聘210名大學生進駐服務,有力推動了國地稅合作工作的開展。
擘畫一盤棋,深化服務合作
國地稅雙方同頻共振,聚心優(yōu)化納稅服務,努力提升納稅人對國地稅聯合辦稅的獲得感。國地稅業(yè)務一站式辦結,全市13個縣(市、區(qū))全部實現辦稅服務廳“一窗一人雙系統”。真正實現了納稅人在任一大廳、窗口稅務登記、發(fā)票領購、發(fā)票代開、納稅咨詢業(yè)務的同城通辦,有效實現國地稅“兩個部門、一個大廳、一站式辦結、一條龍服務”的新跨越。提高辦稅效率,全市除保留的7個行政許可事項,全部涉稅事項實行即時辦理,精簡審批事項95%以上,壓縮審批環(huán)節(jié)22個,壓縮辦稅時間2/3,切實減輕了基層和納稅人負擔。
“原來3個財務,一個專職跑稅務,現在可以讓他兼職做業(yè)務了”。海棧貨運代理公司法人代表張海燕用最樸實的話,描述她對國地稅聯合辦稅的感受。
同治篤行,探索聯合稅收執(zhí)法
強力推動國地稅內部業(yè)務整合,提升基層單位工作效率,降低精神壓力,有效降低了執(zhí)法管理風險。聯合以票控稅,強化欠稅管理,以欠繳地方稅費問題為突破口,共同研究對欠繳地方稅費納稅人實施限供發(fā)票、停供發(fā)票、降低納稅信用等措施,今年以來,聯合對36戶納稅人清欠金額398.88萬元。協同征管,共同做好稅務登記、非正常戶管理、雙定戶管理和非居民源泉扣繳等工作。聯合稽查共同確定稽查重點,制定工作計劃,統一進戶,共同取證,各稅通查,今年共聯合檢查120戶,查補稅款2000余萬元。共同評估,市縣兩級國地稅風險管理部門共同制定《風險管理年度合作計劃》,落實“信息交換、共同篩選、聯合調查、分別處理”的工作機制,今年以來共同實施風險應對任務67戶次,評估入庫稅款889萬元。
“同管共查,稅務部門工作壓力小了,納稅人負擔也輕了,工作質量還提上來了,真合作就真受益”,市地稅局征管和科技發(fā)展科的同志在稅企聯合座談后,撰寫座談成果總結報告時感慨道。
強化支撐,信息技術提保障
聚合國地稅雙方力量,根據合作事項共同研發(fā)相關信息支撐平臺,有效提升了工作質效,增強了聯通、聯動能力。打造“國地稅合作工作平臺”,將合作規(guī)范的44項合作事項全部嵌入工作平臺,保證規(guī)范落地。研發(fā)“房地產?建筑業(yè)一體化管理平臺”,充分利用信息數據前后銜接、互為依據的特點,設置12個系統模塊,滿足工作人員查詢印證信息、防范核查風險的需求。打造國地稅一體化“精準服務平臺”,針對納稅服務需求側與供給側脫節(jié)的問題,研發(fā)并投用了國地稅一體化“精準服務平臺”,納稅人有效實現能看、能聽、能學、能問、能查、能約、能審的“七能”服務,實現了讓納稅人“多走網絡,少走馬路”的功能,提高了納稅人的滿意度和獲得感。今年以來,通過國地稅稅費同步征收,代開發(fā)票“先稅后票”,每年增加稅收收入3000余萬元;通過國地稅合作平臺實時比對篩選,登記差異率由年初的6.24%下降到2%;增值稅消費稅與城建稅匹配度由年初的94.96%提升到99.98%;經營收入2萬元以上與國稅不對應占比由年初1.78%下降到0.5%。
合作無止境,德州市國地稅在今后工作中,將按照黨的十九大“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,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”的要求,繼續(xù)深化合作,進一步擴展領域、提升質效,為地方經濟社會發(fā)展做出新的貢獻。